快轉到主要內容
  1. 文章列表/

人生即遍路

·
四國遍路
目錄

山頭火
#

說的不是著名北海道拉麵店山頭火拉麵

行走四國遍路朝聖者一定會聽過近代俳句大師種田山頭火的名句:

人生即遍路

這不只是俳句,更是對生命本質的禪悟。遍路巡拜本是單調艱苦的修行。對種田山頭火來說更是貼切。這是他用血淚踐證的生命哲學。種田山頭火(1882-1940)本名種田正一,出生於明治時代山口縣,當時日本正急速現代化。他家是富裕地主,童年本該無憂,卻在 9 歲目睹母親投井自殺 —— 這陰影如幽靈一樣貫穿他創作的孤寂主題。家道中落後,他輟學酗酒,婚姻破裂,甚至嘗試自殺。正是這樣一位從雲端墜入泥淖的浪人,卻在托缽漂泊中成為俳句史上的破局者。

俳句的基因
#

俳句起源於 17 世紀的連歌(renga),標準格式是三行、17 音節(5-7-5 結構),不押韻,但須含「季語」(kigo,如「蛙」暗示春天),並用「切字」(kireji)製造頓悟轉折。相較中國絕句的精煉與律詩的宏大敘事,俳句受禪宗影響,追求「剎那即永恆」的留白意境。

俳句大家松尾芭蕉的「古池や / 蛙飛び込む / 水の音」(「古池呀/青蛙跳入/水聲響」) 以動破靜,盡顯幽玄;小林一茶的「やせ蛙 / 負けるな一茶 / これにあり」(瘦蛙呀/別輸給別人/一茶在此」) 則在自嘲中流露庶民溫情。而山頭火,正是在此傳統基石上劈出裂變之路。

在塵埃中開花
#

1924 年,山頭火於熊本報恩寺出家,法號「釋照道」。因不堪寺院桎梏,翌年開始托缽行腳。一笠、一杖、一鉢,十四年間創作逾萬首俳句,其中 1939 年抱病重走四國遍路尤為悲壯。1940 年卒於松山草庵,終年 58 歲。

山頭火摒棄開了 5-7-5 的規範,不用季語,創造出「自由律」(jiyūritsu)。以長短隨心的口語直擊靈魂。 傳統俳句如精雕庭園:芭蕉觀照自然,一茶吟詠眾生,山頭火俳句卻似荒野足跡:「どうしようもない私が歩いている」(無可救藥的我仍蹣跚前行)—— 將俳句化為苦難的救贖錄。

遍路上的生死證道
#

山頭火兩度行走四國遍路:1926 年視作「赴死修行」,1939 年則為祭掃詩友尾崎放哉之墓。其《四國遍路日記》記錄的雨中托缽、善者施食,皆是禪修實踐。名句「鈴をふりふりお四国の土になるべく」(搖鈴前行,願化四國塵土),正是「人生即遍路」的具象詮釋。

還記得衛門三郎的故事嗎?他順遊四國二十多遍,一路參拜大大小小的寺院,為的是尋找空海大師的蹤跡卻不得要領。最後逆走,筋疲力盡倒在 12 番燒山寺前,臨終總算遇上大師 - 人生即遍路。

當代朝聖者默誦此句時,實則承接了山頭火的覺知:人生從來都是一條孤單曲折,費盡心力尋求救贖之修行路。

種田山頭火(1882-1940)

相關文章

四國第83番一宮寺
四國遍路
弘法大師誕辰1250年特別展覽
四國遍路 佛教藝術
絕不容許仇恨無聲滋長
十日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