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反復在聽郭德綱這個《未央宮》,雖然是清唱,我覺得唱的比其他流派的都要好。唱詞呢,比其他流派都要好。
其實我沒有唸這幾天中國歷史。好些唱詞都不知道其中意思,也是真丟人。特地網上找了一下資料。
尊一聲相國聽端的
未央宮這出戲是講肅可設計誘騙韓信到未央宮中, 韓信是個明白人, 覺得贸然進宮必有不測,肅何再三推 讓所以韓信才有 “我又想起一位古人來了” 之說。 說的是伍子胥的故事。
楚平王無道行不義,敗綱常父納子的妻
金頂輦改換銀頂轎,無祥女改換馬昭儀
原來楚平王命令費無忌出使秦國,為太子羋建娶秦國公主。沒想到費無極這個人不地道,看見秦國公主太漂亮。竟然讓平王這個公公直接娶了自己的兒媳婦。 史記里並未提到秦國公主的名字,《東周列國志》中稱她為孟贏,《列女傳》中則稱伯贏。京劇里是無祥女。更有一說是五香女! 不要誤會了, 不是王守義 老爺子那種五香, 說是公主天生麗姿,美若天仙, 且身帶五香:口香,氣香,膚香,肢香,髮香。當然這是江湖小說所言不足為信。
金頂輦改換銀頂轎,無祥女改換馬昭儀, 秦國公主原先坐的是金頂輦,費無極將公主的侍女馬昭儀調包, 公主改坐銀頂轎, 產地直送給楚平王。而馬昭儀則坐金頂輦進宮和太子成婚。
那一日平王射獵,羋建游宮去,偶遇著國母皇娘淚慘淒
他衝衝怒拔劍要斬費無忌,誰料想塌天禍起,金瓜相擊,太子爺死得屈
趁平王出遊打獵,太子羋建到後宮遇見了本該是自己妻子的秦國公主,得知了事情的真相,要去殺費無忌,但反被費無忌誣陷,說太子調戲無祥女。平王大怒,用金瓜擊死了千歲。原來金爪是一種武器。金爪擊頂可能有點兒拿銅錘砸腦袋的意思。 但真正的歷史中,太子並沒有死,費無忌進讒言,先是讓太子發配邊關,後來繼續陷害,最後太子出奔鄭國。
羋建的羋字還是頭一回見。 羋, 拼音 Mi , 熟悉象形文字的,你可能已經想到這字和羊有關,對,羋是羊的叫音。 廣東話應該是羊咩咩的咩。 不能理解是吳香女給楚平王生下羋珍(歷史上的楚昭王),馬昭儀給太子生下羋勝(白公勝,一種說法是秦國武安君白起的先人),按說羋珍和太子羋建是同輩,同用羋字合理,但太子羋建的兒子為什麼也排羋字, 叫羋勝呢,這不亂了輩份嗎?
老忠良伍奢上殿把本啓,怒惱了奸黨動殺機
深宮設下一條計,可憐他一家大小三百餘口一刀一個血染衣
伍奢就是伍子胥的老爹。當時是太子太傅,就是太子的老師。他對平王說你這個扒灰老頭也太不要臉了吧! 結果平王把伍奢關了起來,但懼怕他駐守邊關的兩個兒子,就派使者對伍奢說:“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招來可免你一死,不然性命難保。”
伍奢說:我倆兒子呢,伍尚為人仁厚,召他一定會來。伍員,也就是伍子胥,為人剛烈暴戾,忍辱負重,能成大事,他一定知道你的陰謀詭計,料他一定不會來。
平王不聽,仍然派使者召伍奢的兩個兒子。果然,伍尚束手就擒,伍子胥也趕緊逃命了。
鄢將師奉楚平王之命,欲誘二子入朝,先見了伍尚,因請見員。尚乃持父手書入內,與員觀看,曰:“父幸免死,二子封侯,使者在門,弟可出見之。“員曰:“父得免死,已為至幸。二子何功,而復封侯?此誘我也。往必見誅!
伍員確實比哥哥吾尚多點心眼兒,看穿楚平王的詭計。可惜吾尚礙於愚孝,從此兄弟天人相隔。
尚曰:“吾之智力,遠不及弟。我當歸楚,汝適他國。我以殉父為孝,汝以復仇為孝。從此各行其志,不復相見矣!
楚平王也不含糊。把伍奢一家大小三百餘口全都殺了。
子胥逃出樊城地,去往吳國報冤屈。
喬裝混出昭關地,思親嘆國一夜就白了須。
出離了龍潭虎穴偶遇浣紗女,吹簫吳市換龍衣。
伍子胥連夜逃離楚國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,文昭關前一夜白頭。
伍子胥在逃難途中,身無分文,靠吹簫乞討,(不是你們想那種吹簫呢,討厭)。
最後他碰見兩位恩人終於逃出逃出生天。 一位是浣紗姑娘,施捨水飯,讓伍子胥不至餓死。另一位是老漁夫,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,伍子胥上前乞求。姑娘頓生惻隱之心,慨然相贈。伍子胥飽餐之後,出於安全原因,要求姑娘為他保密。姑娘覺得人格受辱,隨即抱起一石,投水而死。伍子胥見狀,傷感不已。他咬破手指,在石上血書:
爾浣紗,我行乞;我腹飽,爾身溺。十年之後,千金報德!”
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,又想到要報恩,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,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。這就是"千金小姐"的由來。
這是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的故事
伍員與羋勝遂入吳境。行至溧陽,餒而乞食。遇一女子,方浣紗於瀨水之上,管中有飯。伍員停足問曰:“夫人可假一餐乎?“女子垂頭應曰:“妾獨與母居,三十未嫁,豈敢售餐於行客哉?” 伍員曰:“某在窮途,願乞一飯自活!夫人行賑恤之德,又何嫌乎?“女子抬頭看見伍員狀貌魁偉,乃曰:“妾觀君之貌,似非常人,寧以小嫌,坐視窮困?“於是發其簞,取盎漿,跪而進之。胥與勝一餐而止。 女子曰:“君似有遠行,何不飽食?“二人乃再餐,盡其器。臨行謂女子曰:“蒙夫人活命之恩,恩在肺腑,某實亡命之夫,倘遇他人,願夫人勿言!“女子淒然嘆曰:“嗟乎!妾侍寡母三十未嫁,貞明自矢,何期饋飯,乃與男子變言。敗義墮節,何以為人!子行矣。“伍員別去,行數步,回頭視之,此女抱一大石,自投瀨水中而死。
頭一薦他與那專諸拜兄弟,魚腸劍刺殺王僚謀社稷。
伍子胥逃到吳國,那是鐵了心要幹大事兒。他搭上了吳公子光,這位可是個有野心的主兒,早想把吳王僚給掀了。伍子胥瞅准機會,推薦了專諸這號狠人。《吳越春秋》裡說,專諸“與人鬥,將就敵,其怒有萬人之氣,甚不可當”,翻成白話就是打架不要命,眼神能嚇死人。伍子胥跟他拜了把子,結成兄弟,就等著搞個大動作。
公元前 515 年四月丙子那天,公子光在家擺酒請吳王僚。王僚帶了一堆衛兵,防得跟鐵桶似的。可專諸有招兒,他把魚腸劍藏進烤魚肚子裡,端上去獻給王僚。趁著王僚不注意,魚一分開,劍就捅進去了,王僚當場沒了氣兒。衛兵撲上來把專諸砍了,公子光早埋伏好武士,一通亂戰收拾了王僚的部下,自己登基當了吳王闔閭。
專諸者,吳堂邑人也。伍子胥之亡楚如吳也,知專諸之能。……公子光曰:“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,而員言伐楚,欲自為也,非為公室。”光既得專諸,……乃使專諸置匕首魚腹中以進食。……專諸遂發匕首刺王僚,刃貫心死。左右遂殺專諸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
河東反了賊慶忌,二次保薦那要離。
要離為國斷了臂,拋父母、捨賢妻,
在這船頭上,短劍揮揮血淒淒,
俠義數第一,在那萬古美名題。
吳王闔閭剛坐穩江山,麻煩又來了。王僚的兒子慶忌跑出去,拉了幫人馬要報仇,據說在河東那塊兒鬧得挺兇。伍子胥又出馬,推薦了要離這位奇人。《吳越春秋》裡說,要離是個瘦小乾巴的傢伙,可心眼兒多,膽子大。吳王問他咋辦,他說:“您把我胳膊砍了,再殺我老婆孩子,慶忌才信我。
要離曰:“願大王斷臣右臂,殺臣妻子,使臣得偽詐慶忌。”……要離乃詐奔衛,見慶忌,慶忌信之。……要離與慶忌同舟,將入江中,要離乘風勢,因以矛刺慶忌,透胸而死。慶忌曰:“天下之勇士也!”命勿殺。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
除了驚嘆當年外科手術厲害,砍個胳膊修個腳似的輕鬆平常。另外刺客竟然向金主建議先殺妻滅子,再自廢一臂到底是什麼玩法?
相信吳王也是滿腦子黑人問號,心裡直哆嗦,真是個狠人啊! 於是照辦了,要離帶著斷臂和一身血淚投奔慶忌,果然混進了組織。
有一天,慶忌帶兵坐船打吳國,要離忽悠他:“您站船頭指揮,多提氣!”慶忌一聽有理,就大大咧咧站上去。江面起風,船一晃,要離趁勢短矛一捅,正中慶忌心窩,矛頭從後背穿出來。慶忌臨死還挺仗義,說:“這傢伙真牛,放他走!”
要離回了吳國,吳王要賞他,他卻說:“我不是為賞,是為吳國老百姓不受戰亂苦。”說完一劍抹了脖子。
劇情急轉彎,比 cult 片還要 cult。
三次保薦孫武子,校場演陣斬美姬。
伍子胥第三次推薦的是孫武,這可是寫《孫子兵法》的大咖。孫武帶著他的十三篇兵法見吳王闔閭。
吳王一瞅,問:“中不中練個兵讓俺瞧瞧咋樣?”孫武眼皮子都不抬,說:“中!咋不中哩!”吳王又來一句:“那能用俺宮裡的女娃練不?”孫武還是那倆字:“中!”於是吳王樂顛顛地挑了 180 個俊俏宮女交給他。孫武把這幫女娃分成倆隊,點了吳王倆心肝寵姬當隊長,教她們聽鼓聲轉左轉右。
可這幫女娃光顧著咯咯笑,跟沒聽見似的,壓根不動彈。孫武撓撓腦殼,說:“頭一回不聽,怪俺沒說明白,賴俺!”又教了一遍,還是笑得跟花兒似的。孫武這下火大了,瞪眼吼道:“規矩都講透了還不聽,那就是隊長的錯,別怪俺不客氣!”說完,刷刷兩刀,把倆寵姬給砍了。
吳王在台上急得跟啥似的,跳腳喊:“哎喲喂,別殺俺的寶貝疙瘩啊,沒她倆俺飯都咽不下去咧!”孫武頭都不回,冷冷甩一句:“俺在軍裡當頭,啥君命不君命的,有時候不聽也得干!”
砍完人,換倆新隊長再練,這回可老實了,沒一個敢笑,全都規規矩矩跟木頭人似的。
孫武派人去跟吳王說:“隊整好了,大王下來瞅瞅吧,哪怕讓她們跳火坑都中!”
吳王氣得直拍大腿:“你歇著去吧,俺不看咧,氣死俺了!”
孫武一邊走一邊嘀咕:“這大王光愛聽好聽的,真要干活兒,啥也不是!”
不過從此,吳王服了,封他為將。這段聽著真帶勁兒,孫武這剛性子,太對我胃口了!
孫子曰:“夫用兵之道,貴在嚴令。”……乃設鈇鉞,教之數遍。鼓之右,女子皆笑。孫子曰:“約束不明,申令不熟,將之罪也。”復教之,鼓之左,女子復笑。孫子曰:“約束既明,不從令者,軍士之罪也。” 乃欲斬左右隊長。吳王使使者下令曰:“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,無此二姬,寡人食不甘味,願勿斬。”孫子曰:“臣既受命為將,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遂斬二隊長。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
吳國興、楚國衰,無道的昏王身已死,
伍子胥鞭碎平王屍。
伍子胥幫吳王把吳國搞得風生水起,終於等到報仇那天。公元前 506 年,吳軍打進楚國,楚平王早死了,埋在墓裡。伍子胥可不管這些,掘開墳,拖出屍體抽了三百鞭。這事兒在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裡有記載,叫“掘墓鞭尸”。有人勸他別這麼干,比如申包胥就跑來說:“你這報仇也太過了吧,鞭死人,這還有天理嗎?”
伍子胥回了一句特硬的話:“吾日暮途遠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意思是我老了,路還長,沒時間磨嘰,只能這麼干了。這“倒行逆施”就是從這兒來的,原意是他自嘲自己做事不按常理,後來才變成罵人用。
楚平王死,伍子胥後率吳師伐楚,勝之。……伍子胥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然後已。申包胥使於越,謂伍子胥曰:“子之報讎,其以甚乎!今至於僇死人,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!”伍子胥曰:“為我謝申包胥曰:‘吾日暮途遠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 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
到後來吳越刀兵起,越王勾踐為奴隸。
獻出了美女叫西施,還有文種與範蠡。
這段就是臥薪嘗膽的故事。吳國強了,越國挨揍,越王勾踐被抓去給夫差當奴才。後來勾踐送上西施,還靠文種和範蠡出謀劃策,慢慢翻盤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說,西施是“苧蘿山鬻薪之女”,長得美得邪乎,把夫差迷得七葷八素。這文種和範蠡也夠厲害,一個管內政,一個搞外交,生生把越國救活了。這美女計加智將,真是無敵啊!
越王勾踐……乃使范蠡獻西施於吳王。西施,苧蘿山鬻薪之女也,色美而艷,吳王甚悅之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
西施獻媚做內細,那吳王夫差被色迷。
聽信太宰賊伯嚭,吳王他殺了伍子胥。
夫差被西施迷得找不著北,又聽了太宰伯嚭的壞話,非說伍子胥要造反。公元前 484 年,夫差賜了伍子胥一把劍,逼他自盡。伍子胥死前說:“把我眼睛挖出來掛東門上,我要看著越國滅吳!”夫差氣得不行,五月初五把伍子胥屍首扔進錢塘江,有人說端午節就是紀念他的。《越絕書》裡說,夫差“以鴟夷裹其尸,浮之江中”。後來越國真滅了吳,夫差捂著臉自殺,說是不敢見伍子胥。
吳王夫差……使人賜屬鏤劍於子胥,令自裁。子胥笑曰:“吾必取吳!”乃自殺。吳王怒,乃取子胥尸,盛以鴟夷,投之江中。 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
說什麼忠良死得苦,道什麼忠臣死得屈。
似這樣汗馬的功勞前功盡棄,難道我今天要學伍子胥,也要身首離。
這最後一段,真是句句戳心。伍奢敢說真話死了,專諸義氣刺王死了,要離捨命殺敵死了,伍子胥、文種、韓信幫主子打天下還是死了。倒是孫武和範蠡聰明,知道功成身退。《越絕書》裡範蠡勸文種說: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文種沒聽,後來也被勾踐賜劍自盡。這忠臣咋就這麼難當呢?
範蠡謂文種曰:“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子何不去?”文種不聽,後越王賜劍,文種自刎。《越絕書·範蠡》
當然郭德綱嗓子裡的蒼涼勁兒,不單是為古人感慨,也為自己澆愁,這段演出正是他與前愛徒曹雲金風波當兒。沒想到謝幕時觀眾起哄時要唱《未央宮》,結果唱得悲不自勝,您看于大爺完全忘了台下的觀眾,一直憐愛的望着老搭檔,真是知根知底的好哥倆。男兒有淚不輕彈,只是未到傷心處。老郭虎目含淚,暗嘆一聲:
難道我今天要學伍子胥,也要身首離